中国非公企业党建,凝聚向上的力量

和合情 中国梦 超威杯首届全国非公企业党建主题摄影优秀作品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

传统与现实矛盾下的流动党员管理创新

2014年12月30日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贵州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编辑: 章玉娟

 

流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教育培训调查

  成因探析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政策措施有待健全完善。不少基层党组织向我们反映,近些年,中央和各级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规定、办法,但是在一些重要规定上还比较宏观,在执行上的指导性、约束力都不够强。比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党组织的主要责任、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也原则性地明确了加强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但是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具体方法、机制设计、基本规程、激励措施等并未作出统一规定。基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意见》也许是考虑为各级党组织探索创新方法路径预留空间,但也因此导致缺乏更全面、更具体、更细致的刚性标准和硬性要求,造成各地在工作开展上标准不一致、职责不明确、方法不统一、措施难对接,给工作联系、衔接带来很大不便。

  各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视度不均衡。我们在基层调研中,特别是与一些基层党员、党务工作者交谈中发现,相当部分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把流动党员管理看作“边缘工作”、“附加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工作开展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的只从局部看问题,认为流动党员规模不大,管与不管不影响大局,不想“揽事”;有的看到流动党员分散难以集中,管起来需要调动较多资源、投入较多精力,对这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信心不足,动力不强,不愿去管;有的片面理解党组织管理职责,认为流出党员是“嫁出去的女”,流入党员是“外来户”,都不是自家人,都没有亲近感,可以不必去管。这样一些认识误区,导致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把流动党员管理纳入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统筹谋划,很多党组织也没有把流动党员管理纳入目标考核,推动力度不够大。这些都造成流动党员管理难以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对流动党员找组织、亮身份、尽义务的教育引导欠缺力度。从各地实践看,设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比较容易,但是党组织在“明处”,流动党员在“暗处”,党组织找党员比较难,让流动党员主动找组织相对更难。就管理而言,一些地方对流动党员缺乏动态管理措施,基本信息建库不规范、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全面、动态不掌握,导致一些流动党员成为“断线党员”、“失踪党员”。就流动党员自身而言,有的流动党员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党性观念减弱,党员意识淡化,不愿接受党组织管理;有的居住地、工作岗位变化频繁,对流入地党组织缺乏归属感,不愿亮明党员身份;有的对党员权利义务认识不足,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调研中不少基层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就建议,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引导要突出实践性、实效性,增强归属感、自豪感,提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动性。

  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还存在较多盲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重新组合的经济成分日益复杂,客观上要求党建工作必须不断面对新兴领域、新型群体。比如,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已达2.53亿人,占流动人口的95.8%,近一半是80后、90后“二代农民工”,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需求很强烈;近些年不断扩大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媒体称为“蚁族”,估算有300万人左右,相当部分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没有社会保障。调研中对流动党员结构的分析显示,上述两个社会群体,是我们流动人口中比较典型的部分,也是对社会管理造成巨大压力的群体,必须引起足够关注,切实完善管理手段和保障措施。近年来,我们在拓展党组织覆盖面上加快了节奏、加大了力度,但是仍然跟不上社会组织结构多元化和党员流动多样性的脚步,尤其是教育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支持党建工作还做得不够,这些都造成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存在不少的盲区、空档。

  流动党员管理方法措施还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上主动意识、创新意识不强,见事迟、行动慢、效果不佳。一些地方习惯于静态管理思维,依赖传统的党员管理方式,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手段落后,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把握不准,不能主动跟进实际需要,创新方法措施、拓宽形式内容,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动态管理;一些地方在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双向协作管理机制上进展缓慢,双向配合不密切,衔接不紧密,效果不明显,流动党员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一些地方“重组建、轻管理”、“重登记、轻联系”,对流动党员履行权利义务的监督引导不到位、不得法,对流动党员就业、维权、解困等方面需求关心不够、服务不力,党组织凝聚力、保障力不强。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相关稿件

2015年杂志征订

  •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服务,成功承办全国首届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评选,在全国非公党建领域已形成重要影响力,被誉为“中国非公党建第一刊”。

    案例

    参考

    专题

    非公专委会Feigong Zhuanweihui

    两新网站联盟

    企业党建参考网 浙江两新党建网 甘肃非公党建网 上海两新互动网 中山两新党建网 凉州区非公党建网 上海市北“两新”党建网 重庆北部新区“两新”党建网 龙南“两新”组织党务沙龙 西峰区非公党建网 松岗两新党建网

    友情链接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华网 七一网 党建网 中国工商时报网 财经网 中国企业党建网 东方党建 浙江组织工作网 陕西党建网 贵州先锋网 北京组工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当红网 上海基层党建 中工网 天津党建 辽源党建网 中华先锋网 宁夏党建 中国政府网 杭州市机关党建网 南京党建网 温州党建网 盘石党建管理平台

    战略合作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 天能集团 福建优兰发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国家级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南部商务区党工委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铭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吉永宁尔纺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