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基层 >> 正文
解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北站样本”
2019年07月09日 10:02:17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吴永奎 袁甲清 李武奇 罗育方 林庆炜

  “我是带着孩子报名参加‘共享会’的,希望给孩子树立榜样,看了这么多居民尤其是叔叔阿姨们退休后还努力发挥余热,我很感动,希望更多居民加入我们。”6月27日下午,广东省深圳市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共享会”表彰会上,第1000名会员赵芳动情地说。

  从第一名注册会员发展到第1000名,“共享会”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这个旨在鼓励居民和商家分享时间、技能等资源,对接社区居民需求的创新项目,激发群众热烈参与,成为北站社区党委构建共享家园的重要抓手。

  在深圳的基层社区版图上,北站社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

  这座与深圳北站同步诞生的年轻社区,位于深圳北部都市核心区,社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管理人口多达7.2万,其中,户籍人口3.4万;社区坐拥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进驻有30多个政府部门和多家上市公司、总部企业,大型保障房小区龙悦居、4个高端花园小区和3个城中村比邻而居。

  特殊的地理区位、复杂的人口结构、多元化的组织形态、多样化的社会诉求,为北站社区的治理带来极大挑战。如何打破行政隶属壁垒与人群分野,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社区家园,成为一项极具挑战的课题。

  作为全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创建先行街道,民治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北站社区治理创新:以社区党组织联席会统筹社区各级各类党组织,以组织共建推动社区共治;坚持重心向下,做强做实社区战斗堡垒;分类指导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党群联动壮大基层治理力量;高质量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凝聚党心民心的“红色家园”;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升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准,走出一条党委领导、共治与自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之路,为全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北站样本”。

  一核引领

  组织共建助推社区共治共建

  既有国字号的“铁老大”,又有市、区垂直管理的行政部门,条块分割,互不相属,治理力量分散,“单打独斗”无疑会导致社区治理越治越忙。

  如何寻找管理与服务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强调开放融合、推进“条块结合”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题中之意。沿着党建融合带动社区共建的思路,2017年,民治街道党工委指导北站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联席会除直接管理社区11个党组织外,还有效统筹驻社区22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构建了党建引领“社区+车站+学校+商圈”共治体系。

  位于北站社区的龙悦居是深圳市大型保障性住房,面对公共租赁住房小区这一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党建融合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社区党委统筹下,龙悦居小区科学设立4个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党组织把人心和资源聚拢起来,带领着党员、居民和社区20多个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和服务,创建和谐大家庭。

  今年,北站社区党委进一步吸纳6名驻社区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联席会完善了组织共建、协商议事、群团带动、治安联动、社会参与五个机制,社区治理中党建“一核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依托社区党组织联席会,北站社区党委着力通过“两库一保障”的创新举措,将以前“各家自扫门前雪”变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所谓“两库”,即“资源库”与“需求库”,前者尊重成员单位的意愿,汇聚成员单位自主提供的社区服务资源;后者则集纳各单位的需求内容,并通过联席会议会商解决。而“一保障”则是设立联席会专项工作经费,由社区党委统筹,以共建项目申报的形式,通过“民生微实事”、党建工作经费做好保障。

  党组织联席会议启动以来,“两库”工作得到了各驻社区单位的积极响应。

  围绕能为社区做什么?想为大家做什么?玉龙学校党支部在春节来临之际为居民送上春联、剪纸、表演节目等春节祝福;龙华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党支部为辖区老党员赠送报纸和企业内刊,并就社区服务交流工作意见;蓝海幼儿园为辖区残疾儿童开展“残障儿童乐园”系列活动;市刑警支队警犬大队党支部助力社区党委开展“文明养犬 共建和谐”居民议事活动;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龙华中心联合党支部升级党群人才驿站,为创业者提供场地并开展创业、职业主题培训;深圳北站联合铁路派出所走进学校,开展铁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等。又如,每逢重大节假日,深圳北站人流、车流激增,车站安保服务能力吃紧,北站社区义工党支部通过党组织联席会有效对接,配合深圳北站党委发动、招募志愿者,很好地应对了客流疏导压力。

  延伸阵地

  打造社区红色“共享家园”

  一簇簇三叶梅组成心形,紧紧围绕着一枚党徽——徜徉在深圳街头,党群服务中心的标志遍布大街小巷。

  如果说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形态的战斗堡垒,那么,党群服务中心就是物质形态的战斗堡垒。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党组织才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依托,基层的党建、治理、服务工作就有了实体支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也可借此大大增强。

  正是基于上述认知,民治街道党工委、北站社区党委在落实社区党建标准化和“标准+”的基础上,以“标杆化”要求建设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深圳,党群服务中心已成社区服务标配设施,但北站服务中心独树一帜:占地达2800余平方米,不仅包括办证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等行政服务项目,还设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老年人日间照料、社区党校、党员志愿者调度中心、人才驿站等20多个社区服务项目,贴近民生需求,党味浓、人气旺。

  今年以来,针对辖区外来人口众多、群众需求多元的特点,北站社区党委进一步推动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服务延伸、功能优化,让中心真正成为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凝聚党心民心的红色“共享家园”。

  其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优化中心功能模块设置。

  目前,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经开设有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综合办事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北站小巢”四点半学堂等26个功能场所。

  同时,中心功能不断优化升级。今年,中心将在全区率先建立智能母婴室,并与龙华区慈善会合作,在中心内建成北站社区聚善空间,打造慈善资源、公益服务聚集,传播公益理念的新平台。

  各功能模块聚焦民生需求,回答“服务谁、服务什么、怎么服务”。如针对“空巢”儿童问题,“北站小巢”四点半学堂连续6年举办“空巢”儿童夏令营活动,为300多个外来务工家庭解决暑期子女无人看管的问题;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区针对辖区“白领”上班族办证难的问题,可以自助办理100项业务,提供全天候优质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则是瞄准辖区居民阅读需求,据“深圳读书月”活动统计,社区平均每年借阅量达10万人次。

  其二,大力拓展服务中心服务半径,打造“1+N”党群服务阵地网络,构建“十分钟党群服务圈”。

  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民治街道党工委积极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服务阵地,将新建南源新村义工之家、圣莫丽斯党群服务V站。结合退伍军人多的实际,在龙悦居小区二期新建复员退伍军人服务站(面积约120平方米),主动前移服务。为探索“党建+人才服务”模式,民治街道党工委依托北站高铁枢纽优势,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北人才驿站建设,打造国际化人才会客厅。

  “任何时候,你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来看看,都座无虚席”,谈及党群服务中心,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备感欣慰,“老百姓很喜欢这里,他们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资源下沉

  赋能社区战斗堡垒

  欢声笑语中,小区一派祥和……车辆停放紧密而有序,商户的摊位自觉地摆在红线内,小广场上,带孙子的老人们在惬意地闲聊。置身于创业花园小区,令人备感温馨和谐。很少有人会想到,这里是一座城中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离基层群众最近的一级,承载着各类治理主体,服务需求最密集。将更多的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到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才能持续增强,居民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民治街道党工委本着“重心向下”的原则,在北站社区率先试点,搭建社区“一办两组一中心”管理架构,将职能部门垂直管理的社区网格员、社区安全员、消防辅助员等多支队伍下沉到社区,与社区工作站人员重新整合,统一建立3类、35档的岗位职级体系,由社区党委统一调度指挥,实现社区工作人员统一管理,培养一支扎根基层、情系百姓、服务群众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队伍。

  重心下移,是人财物和权责利的对称下沉。民治街道党工委研究起草下沉事项目录清单和社区党委工作职责清单,建立制度化约束,明确条线职能部门和街道属地责任,形成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社区的共识,为北站社区党委减负赋能增效。

  资源下沉,赋能社区战斗堡垒。“翅膀硬了”的北站社区党委,聚焦民生诉求,着力提供群众满意的各类公共服务:仅拓展延时错峰等政务服务,半年来推动18个事项下放社区通办,提供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事项100项;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68个,涉及资金620多万元。

  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开展“我的实事,我参与”活动,让社区居民自己提需求,实现需求和服务精准对接,对老兵、残障人士、空巢儿童、独居老人等群体,开展服务活动109场次,累计服务3200余人次。

  社会聚力

  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多轮驱动

  在龙悦居小区垃圾回收点,每周六都会排起提交生活垃圾的长龙。龙悦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将居民的垃圾袋一一称重、扫码归类,小区垃圾回收工作井井有条。

  在城中村创业花园,楼长协会的穿针引线,化解了高空坠物隐患、“三线”(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线)下地整改等难点问题,创业花园成了龙华区第一个没有乱拉乱接“蜘蛛网”的城中村……

  如今的北站社区,处处可见社区社会组织活跃的身影。

  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北站社区人口总量庞大,且户籍居民占据近半,其中既有高素质人才、富裕阶层,也有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不同的群体需求各异,社区治理服务如果单靠党委政府,无异于小马拉大车。因此,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通过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孵化、红化,努力实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轮驱动”,不断拓宽基层治理的形式和途径。

  一方面,社区党委创建社会组织孵化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社会组织办公室,社区党委班子成员一一对接孵化社会组织,争取资源力量,给予资金、场地、培训等支持,同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做到社会组织建设有阵地、有制度、有计划,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培育社会组织18家,社区社会组织总数达到25家。

  另一方面,社区党委大力推动党组织向社会组织覆盖,积极发动各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及骨干入党,推动成立了北站社区楼长协会党支部、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等社会组织党支部。

  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双向发力,各社会组织业已成为北站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中的一支生力军,各种鲜活的治理案例不胜枚举。

  比如,针对城中村出租屋楼栋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北站社区党委指导成立了全市首个楼长协会,鼓励城中村房东自行安装防护网,解决了城中村高空坠物的问题。

  再如,针对辖区居住有众多基建工程兵、老兵及残疾人,社区党委推动成立了龙悦志愿者协会和红星关爱志愿者协会,注册义工约300人,通过大力开展“老兵、残疾人互助”项目,促进两个组织互助融合,先后服务居民500人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通过党组织的引导,让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力量深度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实现思想观念、服务资源、工作机制的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谋社区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何新生说。

  信息化支撑

  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升级

  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整体性改革、精细化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肩负“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使命的北站社区,对于信息化的建设需求无疑更为迫切。

  今年以来,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坚持从信息化建设着力,让“数据多跑路”,为社区工作装上“北斗导航”,提高管理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在龙华区委组织部门的统筹下,北站社区率先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党建+科技+治理”模式。

  这一模式下,所有信息和资源“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在社区层面对党建、网格管理、教育、民政、公安、消防等业务信息重新梳理、关联和分析,促进党建信息与政务信息、城市管理平台等“多网合一”,建立一体化的社区治理指挥体系,让社区党委挖掘社区治理重难点和群众诉求集中点,调度职能部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资源,实现接诉即应、智能分拨、精准派单、闭环督导,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烦心事、忧心事。

  同时,北站社区党委率先在社区管理事务中推进信息化智能应用。

  北站社区人口密集,“三小”场所、城中村出租屋众多,社区党委试点运行“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完成927家“三小”场所电子台账录入和初查,一线建档时间效率平均提升3倍多,巡复查效率提升35%。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线上调度平台”,构建“组织号召、党员响应,群众点单、党员接单”线上对接、线下服务模式,促进群众点单和党员接单之间的精准对接,实现党员志愿服务智能调度。

  将实施城中村创业花园安全用电项目(一期),为690户居民安装智慧空气开关,依托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远程电气火灾监控预警。同时,在创业花园出租屋安装“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共118套),入室盗窃现象基本绝迹。

  在龙悦居小区,社区党委将为独居老人购买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控老人状况,通过智能传输设备及时进行安全预警。今后,智能应用将在北站社区全面推开,实现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结构化分析等数据运用功能,让社区管理、服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

  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助力、信息化支撑……民治街道以一套层次分明的组合拳,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北站社区,打开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空间,为深圳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创建确立了鲜活而立体的“北站样本”。

责任编辑: 朱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