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观点>>出资人说 >> 正文
一树两花 并蒂“双强”
2018年06月22日 09:47:21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 朱琼瑜

  江桂兰

  浙江富岭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富岭环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Q:本刊记者  朱琼瑜    A:江桂兰

  Q:众所周知,“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国际市场调整发展方向。富岭作为一家成功的外向型企业、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企业要如何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

  A:富岭作为一家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去”一方面是顺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寻求更广阔市场、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地“走出去”,在各自的行业、产业领域与众多竞争对手在国际市场中或寻求合作或正面交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走出去”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会遭遇法律法规、本土文化等不确定因素的掣肘,也存在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成功了固然能在国际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失败了却是悄无声息。这些正是我们中小企业“走出去”必须要面对的,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常态化的思想状态,积极做好应对工作,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和战略。

  除了心态上的调整,我可以分享的是富岭在“走出去”过程中主要做的几件事情,首先是建立自主的营销网络体系,掌控销售渠道,富岭坚持直接和终端客户建立合作,避开中间商的盘剥,这样可以使企业和终端客户的利益都能实现最大化,牢固合作关系;其次,我们坚持在企业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在我看来,品牌建设绝不仅仅是依靠包装和营销,最重要的还是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完善的销售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这都是企业立足国际市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坚持做好每一项,等到企业发展条件成熟,实现产品在目标市场的本土化生产、上市资本运作等将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除了上述两点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要坚持管理创新。外部市场的不断变化让我们明白不能默守陈规,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在管理、技术、信息等多方面进行持续创新,保持竞争活力。

  Q:富岭是专业生产环保餐具的企业,属于塑料行业的细分产业,塑料原料一般会有较大的环保压力,富岭的产品以出口为主,在产品远销海外的过程中,是否有因为环保问题遇到过“麻烦事”?在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当下,富岭如何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党建又是如何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

  A:富岭有15年专业制造环保餐具的历史,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市场遍及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富岭始终秉承着“绿色、环保”的理念,与美国五大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赛百味、温迪及连锁超市沃尔玛等终端客户国际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认为,富岭之所以能得到众多知名合作企业的认可,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外,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也是达成长期合作的关键原因。事实上,国外对于具有环保风险的企业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审核环节也很严谨,但是富岭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从未因为环保问题遭遇过“麻烦”,这恰恰证明了我们企业生产产品的环保标准是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的,甚至是以更高的标准在要求自己。

  2011年,富岭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共建成立温岭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门致力于PBS、木质素等环保降解材料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目前可降解的产品占公司销量50%以上,并逐年提高。同时,我认为,党建工作也推动了企业的绿色发展,这个关键就在于强化思想,思想决定行动,企业要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就是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植于广大党员员工心中。一直以来,富岭将党建引领党员发挥作用与高端科研人才提升企业科技水平有机结合,通过中科院理化所富岭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开发绿色环保的材料和产品;通过导入清洁生产管理助力绿色企业管理;通过生产线节能技改减少能源使用和企业投建光伏太阳能电站加大清洁能源使用等多方面工作同时推动着企业的绿色发展。

  Q:2011年,公司提出了“干在富岭、学在富岭、乐在富岭、爱在富岭”的人本管理理念,并打造了富岭“四部曲”党建品牌。2015年,作为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外商独资上市公司,您认为富岭抓实党建工作的意义何在?富岭在美国上市后,又是如何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的?

  A:尽管富岭是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外商独资企业,但企业的主体一直都在国内。2003年,正值富岭转型升级之际,我意识到在这个关键时期要推动企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必须依靠党组织的引领,需要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所以就在2003年11月成立了党支部。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15年来,企业党组织从最初的3人逐步发展到目前的52人,大部分党员都是在企业里发展起来的,尽管数量不算多,但是企业内部有越来越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正在积极争取加入党组织。富岭的党员队伍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创造力强,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干在富岭、学在富岭、乐在富岭、爱在富岭”的党建理念是企业在“二次创业”期间提出的。2015年11月公司在美国上市后,如何将企业经济建设和党组织建设有机融合是我本人以及企业管理层重点思考的问题,为了打通企业党建和企业发展的互融共进,富岭坚持将党建逐步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把党的政策方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把党组织的先进性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人才优势、把党的思想方法的先进性转化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党建和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出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的一树两花、并蒂绽放的“双强”生动局面。我认为,富岭的一路成长发展与党建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今后我们将按照温岭市委提出的上市公司党建“融合式”工作模式,把党建工作更深入地融合到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深度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革新、内部管理中,从而团结凝聚党员职工,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Q:富岭强调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并积极开展“名匠·工匠”评选活动,评选中是否有让您印象深刻的名匠或工匠,他(她)有哪一方面给您留下深刻印象?除了评选名匠和工匠外,富岭党建工作还从哪些方面推动队伍建设?

  A:富岭有许多优秀的党员员工,我对他们都很熟悉,也很感谢他们多年来为企业作出的贡献。比如浙江省劳模郭勇军就是从车间一线走出来的一名优秀党员,他从一名机修学徒做起,21年如一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核心,在打造富岭“螺丝钉精神”的同时,他个人也获得了省劳模的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台州市党代表。

  2017年7月,富岭创新岗位激励机制,推出“匠人匠心·筑梦富岭”暨首届富岭“名匠·工匠”评选系列活动,26位技术骨干入围候选人,其中就有不少是党员。8月底,富岭在东部新厂区召开“匠人匠心·筑梦富岭”——首届富岭名匠手拉手结对拜师仪式,14位技术青年与来自富岭“名匠·工匠”候选人中的14位师傅进行一对一手拉手结对暨拜师仪式。在2018年2月评选出了富岭名匠7名、富岭工匠10名,通过这种以党员、技术骨干“名匠”传教技术青年的方式,传道授业,发挥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宣传与引导广大员工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认可与推崇,让更多员工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中得到提升。

  加强队伍管理,激发每一个富岭人的干事创业激情,是富岭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党员身份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责任。如何将责任转化成人生向上的动力,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除了开展“名匠”“工匠”的评选,企业党组织还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在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上下功夫,不仅要把握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更要让广大党员职工不忘初心,牢记我们从何出发、为何出发,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企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们说:富岭塑胶有限公司东部党支部宣传委员陈超:作为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我最能感受到的是董事长对党建工作的支持。2015年至2018年正是富岭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阶段,当时她为富岭党建文化展厅的建设四处奔波,建设方案改了又改,方案不合适,她思考着如何精益求精连夜赶工修改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全程指导我们如何实现党建品牌与富岭企业文化的融合。不管工作有多忙,只要有空,她一定会组织召开党组织学习交流会,她总说:“在党日活动中与党员的交流,可以让我和员工以朋友的方式分享工作与生活上的感悟。”的确,她乐于与我们分享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有趣事、感人事以及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主题党日活动中,她是充满正能量的“演说家”,用满怀激情的语言充分带动了党员员工们的积极性。

  富岭塑胶有限公司员工林馨:我是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在我看来,公司的党建工作无处不在并做在实处。公司的党员每个月都会深入车间、深入一线。去年夏天,富岭正值全厂大搬迁,公司技术岗位的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一直忙前忙后安装设备、改进设备,为了顺利实现搬厂,他们主动在休假期间加班赶工。当时,董事长亲自来到车间慰问我们,还问我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正是从每一件小事中,我感受到了富岭党组织确确实实在做事,也感受到了富岭以厂为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记者手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桂为仙客,兰为君子,人如其名,江桂兰有一种柔软又坚韧的魅力。

  她说着一口软糯的南方普通话,记得住员工们让她感动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和记者聊起这些时,脸上写满了笑意与温柔。

  江桂兰做过裁缝、会计、推销员,她是农家女,也是下岗工人,多种身份和职业的转换,记录着她艰辛的过去,好在吃苦耐劳、敢想敢做的台州性格深深烙印在江桂兰的骨子里。下岗后,她四处借钱创业,从三台旧的注塑机起家,从生产冰盒、衣架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到瞄准环保餐具细分行业,江桂兰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市场,磕磕绊绊地从浙江省走向全国再走出国门。

  创业之初她只身一人从温岭到舟山、义乌推销,尝试打开省内市场;首次奔赴广交会,她拿出4万元与大企业分享六分之一摊位,努力开拓外贸市场;以不收取打样费的优惠条件,在没有确认订单前,她冒险贷巨款扩大厂房、购买设备,并以食品生产企业GMP的标准培训员工,最终用满满的诚意和优良的产品留住了第一个大客户——肯德基;近40岁开始学英语,并只身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礼品、日用品交易会,她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一个人接下了几十万美元的订单;在与几家大客户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后,她拒绝让富岭沦为代工工厂和贴牌企业,建立起独家销售网络和配送体系,坚持把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回头看,江桂兰“走出去”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踏实,但是“走出去”的念头却从未动摇,江桂兰要“走出去”,中国企业也要“走出去”。

  “我们不能预判未来,但我们始终紧搭着时代的脉搏,从一次次挑战的律动中摆正自己的方向,寻找和机遇的相逢。”江桂兰说。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创业最迷茫的时候,江桂兰以长远、独到的发展眼光,把握好“走出去”的时机,将养家糊口的营生做成了细分行业内第一家走出国门的企业。正如她所言,她的成功来源于每一次认清和坚持自己前行的方向,瞄准和抓住每一个发展的机遇。

  时间回到2016年11月11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女性中小企业,征服国际市场”研讨会上,江桂兰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那场演讲中接受着雷鸣般掌声的江桂兰与我眼前这位温柔的出资人渐渐重合了起来。

责任编辑: 王昭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