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观点>>出资人说 >> 正文
竞和天下是正道
2018年06月22日 12:49:16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 沈钧 朱琼瑜

  周晓光

  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6年,周晓光家庭分获“全国最美家庭”“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Q:前段时间,《鸡毛飞上天》这部讲述浙商故事的电视热播,据说您曾为该剧提供了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可否分享一下您在创业上的心得?

  A:《鸡毛飞上天》是“浙商三部曲”的高峰之作,女主角的创业线与我个人经历颇为相似。

  “新光”是从我流动经商的生涯起步的,40年前,我从一个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担货郎”,到将创业的根扎在义乌,从小摊贩做起,到经营门店,再到办企业,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我对当时尚未出现的“市场”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了我对产品销售的敏锐度。起初,经营小本生意,货源渠道受限。于是,我产生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那时,我的经营思路从单纯的开拓市场、提升销售等方面,跃至为技术的开发、生产的改革、人才的培养等更深层次,而新光也在发展中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新光从初闯市场到独占鳌头这一过程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但在这顺畅的企业成长过程中,我却在思考,收益上升是企业唯一的追求吗?同行之间只能是竞争关系吗?伴随着企业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深化以及人们对合作的、共赢的市场经济的呼唤,我意识到,以求同存异的态势,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推动企业乃至市场不断进步,这样的经营之路才是正道。

  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有“竞和天下”四个字,这是新光集团自成立伊始就一以贯之、不断实践的发展理念。“竞和”是以“竞争”激发企业活力,巩固新光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同时,帮扶行业及本土企业,共谋发展,以“合和”的态度赢得市场和业界的认可。如今,我们将这种发展理念融入到国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政方针中,在谋划企业更长远发展的同时,履行更多社会责任。

  可以说,比起创业初期,我们站位更高,看得更远。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设想,新光集团便着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新型产业,从西安、宁夏、新疆,走向印尼、哈萨克斯坦,我们用了5年时间走过企业转型的阵痛期,新光的物流、金融、数字贸易等板块都不是烧钱的试验田,而是实实在在结出丰厚收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近年来由我大儿子也就是新光集团现任总裁虞江波引领的互联网产业更是完成了几何级数的扩张。这就是新光发展的战略思路:让创新升级驱动产业发展,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值。

  Q:去年是新光控股集团党委成立10周年,今年则是公司作为义乌市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试点企业之一成立党支部20周年。多年来,您是如何看待党建工作的?

  A:20年前,义乌市委组织部来与我商量,将新光作为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试点企业,虽然我不是党员,对党务工作也不熟悉,但我还是欣然同意。因为那时我就已经感受到基层党员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驾驶员、保洁员、保安人员等基层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踏踏实实立足各个岗位、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党员表现越好,党组织发挥的作用越大,我对他们越放心,对党建工作越支持。

  我曾在很多场合谈到过:新光集团党委是推动企业党建工作的好旗手,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好助手,是实现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好帮手,为服务企业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真正做到了“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帮”在需要时。

  新光集团党组织自1997年成立至今,20年间,从只有一个党支部、几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11个党支部、200多名党员的基层党委。可以说,集团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在企业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两个作用”,为企业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企业给予了党员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党员在新光工作,有存在感、有荣誉感、有获得感,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Q:党建工作一直是新光的一张名片,集团曾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多项荣誉,您认为新光的“秘诀”是什么?

  A:在我看来,新光党建的成功是因为它有紧紧贴合新光文化和企业成长历程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打造企业“家的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对内,关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对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都是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一步步完成的。

  同时,企业的党建工作始终以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作为着力点,党组织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为促进的理念,自觉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与此同时,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方式和载体,紧紧围绕公司中心工作,确定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坚定地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更重要的是,集团党组织将党员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上。我们从2003年起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月度考核制,逐步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做到“党委有人气、工作有场地、活动有经费、效果有评估”。集团从经营管理到一线生产销售再到后勤、宣传等工作,每个党员都很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企业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相融合,党组织发挥作用落脚到每个党员的责任意识,这就是新光党建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

  Q:除了作为企业出资人,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倾力公共事务、积极参政议政的履职表现也十分亮眼,被媒体称为“周晓光现象”。请谈谈您这些年履职的感受?

  A:“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很喜欢孟子的这句名言。我对履职工作充满热诚,因为我知道这是我该去履行的社会责任。同时,压力正是我的动力,我有压力,因为我知道义乌人民对我这个从义乌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有期待。

  我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共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232份、建议198份,其中203份议案、189份建议被正式采纳。向浙江省人大提交并被采纳议案11件、建议8件;向金华市人大提交并被采纳议案6件、建议1件;累计共达450余件,其中涉及司法标准的解释、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各类民生问题。

  2009年,由我提交的关于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特别法”的议案,经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向全世界公布,同时成为了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中国政府立场的基本依据;另一份我带头拟定的“关于在义乌设立国际贸易试验区的建议”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高度重视,李克强、王岐山等领导均在“建议”上作重要批示。两会过后,国家多部委赴义乌实地调研、论证方案。

  2011年3月4日,“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这对中国贸易格局及义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改革启动至今6年,义乌摆脱体制的束缚,真正走向国际化。如今,不仅是义乌的产品销售到全球,同时还有100多个国家的产品经由义乌向国内各地甚至是其他国家销售,一来一回之间,打通的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通道。

  其实,提出高质量的议案,首先需要做大量的调研,这些信息、数据、观点,是老百姓给我的,我要做好的就是当一个反映民意的“代言人”。所以,为了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003年10月,我得到金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全国人大代表联系点”,打开了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

  Q:去年,您的家庭在摘取了“全国最美家庭”的称号后,又被评选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您认为怎样的家庭可以称为“最美”?

  A:能够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我很荣幸,也很感激。

  我的家庭对我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影响深刻,如何维系好大家庭的和睦,关键在于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去经营它,而承担好家庭责任恰恰是我人生的起点。我们的大家庭有40余口人,四代同堂,大家有不同的地域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却能和睦相处,是因为团结、和谐是这个家庭最核心的特质,愿意付出多于获得,没有计较和怨怼,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都能一起去面对。

  除此之外,我觉得,好的家风就是要有规矩,这是父母教育我们这一代,我们又传承给子女的重要品质。2009年中央党校专家课题组对我们家庭形态进行专题研究后,把我们家的家风概括为:勤俭持家、孝悌传家、助人为乐、吃亏是福、宽容诚信、知恩图报。确实,从办企业至今,我们这个大家庭一直生活在公司厂区里,加班是多年的习惯,将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勤俭、朴实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孩子也没有社会上描述的“富二代”的那种习气,规规矩矩做人、做事,是他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如今接手了企业的他们,更能懂得长辈创业时的不易和过去教会他们的道理。

  事实上,我们的家庭文化也已经深植在新光的企业文化里,“同舟共济、惜福惜缘、感恩包容”。

  他们说:新光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国鑫:在周董身上,有三道“光”很吸引人,一是坚定的信念,一是感恩的心态,一是宽阔的胸怀。她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的坚忍与自信;她对党和政府、国家、社会的感恩之情;她带动行业共同发展的“竞和”之道,无不体现她的家国情怀。

  新光集团党群办副主任杨立春:周董经常强调:“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党组织有地位,‘两个作用’才能很好地发挥。”她非常重视企业的党建工作,并要求我们积极推动企业“红色文化”建设,夯实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基层。新光党群工作能够成为义乌的一张名片,离不开周董的“给力”。

  记者手记:会发光的女人

  见到周晓光时,她刚从西安回来,原以为一直奔波在路上的她会有些风尘仆仆的样子,可事实上,我见到的是一位会发光的女性,一如她所著的《女人就是要发光》一书。她自己,正是这句话最好的代言人。从16岁起全国各地走街串巷卖绣花针,到用赚来的钱为家里添置全村第一台大彩电;从第一个在义乌开办饰品企业,到将新光产品销售至全国乃至全球;从引入义乌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到迅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将其打造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这是一位明星企业家“锻造”一家明星企业的故事,更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女性通过勤奋和智慧让人生“发光”的故事。

  在周晓光的故事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再也不想走了”,这是她在经历了走南闯北做生意的艰辛后,在收获人生的第一个孩子时,面对继续奔波求存的命运时,在义乌火车站前,做出了这个改变人生的决定,发出了这句温柔而坚定的呐喊。这个决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异军突起,更是一场意料之外的蝴蝶效应。新光的发展,恰恰应和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义乌做出的评价:“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周晓光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到百货公司门前的小摊贩,从小摊位、小门店入手,到办起一家企业,这都得益于她比绝大多数人更早看到“市场”这个当时尚未出现的概念背后隐藏的发展空间,她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早了解“产品”而非商品背后的深层价值。这是她个人成功的经验,更是义乌成功的经验。

  周晓光说,一开始,她只是想要办一家两三百人的企业,并没有那么远大的愿景,正如她16岁跟着母亲做生意,也只是为了让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采访过程中,她用到最多的是责任一词,谈到最多的是家庭。幼年家中的贫苦,受人接济的生活,这些流淌在周晓光的记忆并不是那么沉重,更多的是庆幸和感恩,是她对承担家庭责任、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甘之如饴。苦过,所以要把富足带给家人;累过,所以要让员工生活安稳;受过帮助,所以懂得分享收获、回馈社会。当然,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周晓光实现了太多过去不曾想象的愿景,这就是一场最美的蝴蝶效应。

责任编辑: 王昭奕